在个人陈述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段的叙述中,作者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三个撰写个人陈述的常见误区:
1)罗列经历,重复简历上的内容;
2)详略不得当,相关性不突出;
3)把个人陈述写成趣闻轶事。
下面我要再补充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 「修饰痕迹太重」 :如果大家知道我见过多少篇以「wheni was little/ when i was a chil/ since my chilhoo」开场的个人陈述,应该就再也不会选取这种开场白了。这个开场白的问题倒不是因为落了俗套,而是可信性太差。我才不相信你从小就立志要学商/医/化学/历史/语言学嘞……就是抓周也抓不到这么具体的好吗? 所以请大家,如果实在不是没有可写的内容,个人陈述里面的故事不要讲高中以前的好不好的啦。作为一个评审,我才不在乎你小时候光屁股的时候怎么想的嘞,我只想知道你在不光屁股了以后是怎么成长的。
第二个误区说出来的大家可能要扶一下眼镜: 把个人陈述看得太重要。 重复上面引文的观点: 一篇好的个人陈述并不能够拯救一个本来就有重大瑕疵的申请,但是一篇坏的个人陈述可能会给一个本来还不错的申请拖后腿。 我们站在评审的角度上想一下就很好想通了。如果一个职位/名额需要申请人具有 a b c 三个硬件条件,而且 a b 分别要达到 b+以上的水平,c要达到 a 的水平。
关于个性:不要把个人陈述写成个人奇闻趣事。奇闻趣事既不专业,跟申请本身相关性也不大。第二点就是, 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个人陈述也是学术写作的一种,它需要你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线条,行文本身的字通句顺和逻辑性体现了申请人本人的思维水平和写作水平。 可能有些知友觉得我在 stating the obvious,但是从我审稿的经验来看,还是有一些缺乏学术训练的同学在写个人陈述的时候不太能够区分学术写作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区别。有关目的性,有一些不太有经验的申请者可能会很局限地认为,「我想要」三个字就可以代表目的性;还有一些申请者认为「你很好」就能够证明「我想要」的合理性。其实不然。「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已经被说烂了,那我们就换一种说法「所谓目的,或者说动机,其实是给你一个机会陈述这个目的和动机是怎样形成的(过去的轨迹),在形成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成长的(现在的你),以及目前你正在申请的这个机会将会对你的个人成长带来怎样的助益(长远的影响)。
如果以上的讲述过于抽象,可以再写作之前试着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在一步步走向这个专业的过程中,我有哪些经历,学习了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什么样的专业素养,能够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
我对毕业后/将来有什么打算,我会不会继续在这个领域从业?如果会的话,我有什么样的特质/技能是适合这个领域的,以及我目前申请的项目对我将来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目的和动机,不仅可以关乎过去,也可以关乎现在和未来。 在你的描述中,评审可以看出你过去的发展和现在的走向是否一致,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规划,并以此为参照评估你和你要申请的项目的匹配程度是怎样的。这一部分说得差不多了,我们再来讲讲具体写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操作。
最后,我们再说说结构的问题。一篇600-800字的个人陈述,可以划分成为4-5个150-200字左右的段落,分别回答自己的申请目的和动机, 在过去的专业训练/个人经历中培养的专业素养,项目中吸引自己的地方和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把自己的目的动机放在前面谈,是遵循「重要信息优先排列」的原则。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