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复杂的地球,回归它原本的节奏。
它可能是火后仍然守候的一抹绿,是雪线下的目光,是阳光里没有消逝的一滴水,也有可能是一声悠远的鲸歌。
年9月,澳大利亚驻华使领馆商务处(暨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将携手近六十家机构和企业亮相2025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会(CIFTIS,服贸会),设立澳大利亚国家馆,并组织推介与交流活动。
届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也将携优势学科与特色项目参展,在对接国际教育合作需求的同时,分享我们在“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探索与成果。
除了参展服贸会以外,在全球聚焦“绿色”的今天,澳国立的一系列科研与社会实践,也正在为这一主题不断注入鲜活的案例。
从森林到雪山,从盐湖到海洋,澳国立的学者们在用不同的方式回答着同一个问题: 人类如何与自然共生,并在可持续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01
森林:长期主义的守望
在森林里,绿色意味着耐心与证据
——用长期研究为气候与生态治理提供坚实依据。
一次红外相机(相机陷阱)意外拍摄到的照片,让极度濒危的利氏袋鼯(Leadbeater’s possum)重现人类视野,也让公众重新认识到保护区的重要性。
早在1987–1988年,攻读博士学位的Lindenmayer就曾在科修斯科国家公园展开调查,借助当时澳国立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气候模型开展研究。该中心现已成为澳国立系统与社会学院芬纳环境与社会学院的一部分。
他指出,这次的发现揭示了几个更为普遍的自然保护原则:“首先,它凸显了大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它们为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其次,它展示了新技术在野生动物探测中的潜力,让我们得以发现原本完全未知的存在。”
但他同时提醒,技术并非万能。“真正需要的是有人走到野外去调查,而我们的国家公园大多并未得到充分勘察,因为我们在环境上的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袋鼯的重新发现登上了头条,但对Lindenmayer来说,这只是他数十年研究中的一个片段——而这些研究正在重塑澳大利亚的自然保护政策。 在过去40年里,他发表了970多篇经同行评议的科学论文和49本著作,为维多利亚州决定终止本地森林采伐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他的研究表明,伐木在塔斯马尼亚造成纳税人 13 亿澳元 的损失,在维多利亚州造成 15 亿澳元 的损失,这些损失主要源于亏损与政府补贴。同时,伐木还使森林更易引发火灾,并产生大量碳排放。
Lindenmayer教授 还彻底改变了火灾管理的思路:他发现, 采伐过的森林在长达70年内依然高度易燃。 这一发现促使研究团队建议开发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早期火灾探测与扑救系统。此外, 研究表明, 火灾过后保留未燃的区域,则是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关键。
对于 Lindenmayer教授 来说,他已经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这种稀有且极度濒危的有袋动物,这次意外的发现让他感到欣慰。 虽然人们知道袋鼯分布在维多利亚州的 中央高地,但在科修斯科国家公园 (Kosciuszko National Park) ,它们已经消失了一个多世纪。
在Lindenmayer教授看来,真正有意义的生态学研究,依赖科学家与野生动物的长期坚持与耐心:
“跨越大片自然区域的累积效应,以及跨越多个干旱周期的气候影响,都不会在短期研究中显现。 只有坚持,你才能看到那些本不会被发现的过程。而很多时候,真正重要的正是这些渐进性的变化与发现。 ”
02
雪山:与雪豹比邻而居
在雪线之间,绿色意味着共生
——既守护物种,也守护牧民的生计。
在不丹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峰间,生活着一些隐秘的居民。它们总在观察着、等待着。雪豹的行踪诡秘。你或许从未见过它,但并不代表它没看到你。
雪豹、老虎、花豹等大型猫科动物,都是濒危或受威胁的物种。它们的野生种群数量因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猎物减少以及与人类的冲突而持续下降。
对于澳国立芬纳环境与社会学院的博士生Lhendup Tharchen来说,他的职业生涯正是献给了这些顶级掠食者的研究与保护。他的目标很明确:确保它们能够与人类共存。
基于红外相机的调查显示,2015至2022年间,不丹境内老虎数量增长了27%,雪豹数量几乎增长了40%。
“在所有分布国家,我们长期以来都在努力阻止这些野生种群的下降。现在,终于看到一些鼓舞人心的迹象:下降的曲线开始往上走。” Tharchen 说,“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仍需要时间去观察,看看增长能否持续。”
加入澳国立攻读博士学位,对Tharchen来说是保护事业的新阶段。他的研究旨在回答一系列关键问题:这些大型猫科动物分布在哪里?他们的生活状况?它们如何互动?不丹不同地区对他们有何影响?
“我们有‘人与豹的冲突’——这些大型猫科动物会捕食家畜,影响社区生计,有时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他说。
此前,不丹政府曾设立了包括补偿基金和保险计划在内的缓解措施,以防止受影响的社区寻求对大型猫科动物的报复行为。但Tharchen担心,这些举措难以长期维持。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政策如何设计,如果无法在实际中解决这些问题,挑战就会一直存在。 只有当保护措施能切实回应这些社会问题时,保护工作才可能走得更远。 ”
如今,不丹正在讨论设立国家捐赠基金,以长期支持那些与大型猫科动物共处的社区。
Tharchen希望,他的研究能在不丹推动人与猫科动物的和谐共处。
03
盐湖:把低碳写进工艺
在盐湖里,绿色意味着创新
——用更高效的工艺,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盐卤开采是锂提取的重要途径,而锂是电池制造的关键组成部分,全球相当一部分锂产量来自大陆盐卤矿床。
2024年,澳国立研究人员开发了世界首个热扩散海水淡化法,在整个过程中水始终保持液态。如今,他们已成功将这一方法应用于盐卤浓缩。
这种节能方法不依赖电力驱动,而是利用来自太阳的中低温热能 ,或空调与工业流程中产生的余热。
首席研究员、世界领先的机械与环境工程师Juan Felipe Torres副教授,正是最早提出热扩散淡化概念的科学家。他表示,这项新研究展示了热扩散技术在高盐度卤水浓缩中的潜力。
现有的海水淡化与卤水浓缩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我们的热扩散技术提供了一个极具前景的替代方案。”他说,“目前的淡化技术——通过膜将盐分滤除——需要大量电能和昂贵材料,而且这些设备需要维护与更换。相比之下, 我们的热扩散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海水淡化,同时降低了能源成本与腐蚀问题。 ”
“最近,我们已经能够利用同样的方法,在不依赖蒸发的情况下操控卤水溶液的盐度。这也意味着 在这一过程中不会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 Torres副教授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取代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蒸发池技术。与其占用大量土地和水资源,我们的方法能够在大幅降低环境足迹的前提下完成同样的工作。”
澳国立研究员、论文合著者Shuqi Xu博士表示, 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无需额外材料即可高效分离水与离子。
目前,澳国立研究团队已与总部位于美国的Wacomet Water Co公司合作,推动这项技术在澳大利亚及海外的商业化应用。
04
海洋:公众与自然的连接
在海洋的奇遇里,绿色意味着传承
——让公众与下一代成为可持续的参与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一头座头鲸游进了悉尼海港。
这只年轻的鲸鱼偏离了“座头鲸高速公路”——每年成千上万只鲸鱼从南极迁徙到热带繁殖地的路线。
它在一个平凡的星期三现身,不仅让渡轮上的乘客欣喜万分,还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数百万次观看。
科学家、澳国立校友Vanessa Pirotta博士是新南威尔士海事局船只上的专家之一,负责监测这位“不速之客”在悉尼水域的悠然之旅。
2025年, Pirotta博士 被评为“新州州长女性卓越奖”获得者,同时她也是Wild Sydney Harbour项目的创始人。 这个草根公民科学项目正利用社交媒体, 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澳大利亚最具标志性的港湾及其周边的野生动物。
作为一名海洋科学家、母亲、儿童读物作者和主持人,Pirotta的研究之路远非传统,但她乐在其中。“科学家的传统角色正在改变,而我觉得自己正处在这种转变的前沿。”她说。
Pirotta 热情倡导STEA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除了在电视上和 Winston(一只陪伴她环游世界的玩具鲸)一起亮相,或是写儿童读物之外,她还尝试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甚至防止野生动物走私。
Pirotta在澳国立攻读理学学士学位,主修动物学、动物生物学、进化与生态学。和许多学生一样,她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和做志愿者。对她来说,这意味着在国家动物园与水族馆工作,之后还担任过海豚和海狮训练师。 她说,如今她进行科学传播的许多方式,正是源自当年在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经历。 “我记得当时要面对一群观众——年龄从两岁到九十九岁不等——而 我必须确保自己能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去表达所分享的信息。 ” Pirotta 说,“那段经历改变了我传递知识的方式。”
如今,作为一名母亲,Pirotta也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力量的使命。她希望如今的年轻人,也能像她当年一样,对科学与自然充满兴奋与热情。她坦言道,“ 关键在于让孩子们看见科学与自然的可能,赋予他们力量,并确保我们能产出优质的内容——同时也要记得,在堪培拉还有那些真正推动变革的人。 ”
森林的耐心,雪山的共生,盐湖的创新,海洋的传承——它们共同书写了一纸未完的答卷。
你不必记住那些复杂的名词。
只需记得这些画面:火后未燃的一小块绿,峡谷对面的雪豹目光,盐湖中未曾消散的一滴水,以及鲸鱼与渡轮同航的瞬间……
绿色的答卷,早已写在自然深处,也正等待我们在未来继续续写。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