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 VS Jock Ner是那些可能对某一知识领域非常在行,但缺乏社交能力、内向害羞的“书呆子”。Jock则是擅长体育,外向而自大,凭着自己体格强壮或人缘好,喜欢欺负别人的“运动员”。 根据城市词典(Urban Dictionary),Ner是常常被嘲讽或欺负的一群人,但其实因为他们的学识或才智引起了别人的嫉妒。Jock则是人羡慕的对象,总是能和最受欢迎的女生/男生约会。
从《蜘蛛侠》(Spier-Man)、《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到《头号玩家》(Reay Player One),都在塑造讨人喜欢的Ner形象:他们害羞敏感,但内心丰富;他们看上去软弱无力,却是充满勇气和正义感的英雄。 时报观点作者詹妮弗·怀特(Jennifer Wright)对这样的一个趋势犀利总结为:“书呆子”是聪明、得体、处于劣势的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善良的女孩注意到他们,或者给他们配一副隐形眼镜。”
在美国,亚裔男性往往容易被贴上“Ner”标签。在大学招生系统中,他们常常因此被置于劣势。比如,一项报告发现,哈佛大学在申请人的“个性”评估上一直对亚裔申请人打出低于其他族裔申请人的评分。在“积极人格”、亲善力、勇敢、善良和“广受尊敬”等性格特质上,“只会读书”、“不善交际”的亚裔学霸难以获得哈佛的青睐。 校园标签的影响力 在报道中国留学生的特稿《中国“空降孩子”:美国梦减退了色彩》(The Parachute Generation)中,在美国小镇读高中的中国男生科尔宾收到了一个特别的邀请:一群jocks和slackers(喜欢偷懒、不爱学习的人)邀请他加入他们一起进男厕所抽烟。科尔宾很高兴可以融入这群“很酷的”美国同学。
在那之后,他放松了学业,开始举重,认为“等我练出点肌肉,”就可以找到女朋友。 这或许是一个ner试图变成jock的例子,也让我们得以一瞥美国高中的“鄙视链”的影响力。在这个链条中,还有其他“角色”: Cheerleaer:通常为女性,外表迷人,但缺乏内涵,常常与jock被视为一对。 Poser:喜欢模仿人缘好的人,为了融入集体愿意做任何事。 Emo/Goth:喜欢穿黑色、迷恋哥特等暗黑亚文化、成天摆出一幅“抑郁”模样、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Preps:来自富裕家庭、穿着精致,将来可能考入名牌大学成为社会中上阶层的学生。 Loner:没有朋友的边缘人物。 ▲ 1985 《早餐俱乐部》讲述了五位个性迥异中学生的相识相知。
现在看来,所选人物类型的代表性仍不过时。 不过,这些标签大多都是对不同个体过于简单且不准确的概括。比如,拉拉队员从事的是一种强度高、难度大,也很危险的运动,把她们简单地概括为空洞的花瓶更多体现了对女性的偏见。 时报观点文章《“运动员”改头换面,“书呆子”变成恶霸》(Jocks Rule, Ners Drool)认为,传统的ner形象正在被推翻。他们从处于劣势上升成为了以科技驱动的经济市场中的赢家,例如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但并非每一个成功的ner都在用正确的方式施展自己的力量。科技行业内的负面事件逐渐增多,让“ners比其他类型的人更正义”不再是固化观念。 在你看来,这些标签是否客观地反映了校园里的各色群体?你心目中的“ner”和“jock”又是怎样的人?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