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0
           
             0
             0
           
           
          
           
           
        留学生归国就业的浪潮中,职业选择的版图正不断拓宽,城市与行业的多元机遇让这一群体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2025 海外归国留学生就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 年回国求职的海归人数已达 2018 年的 1.44 倍,其中应届留学生增幅高达 19%,庞大的群体背后是就业市场的新变化。
受访者:梁同学 | 留学生 | 现某互联网公司HR
“企业现在都是滚动录取,好岗位真的‘先到先得’。有次上午刚发了 offer,下午就碰到更合适的求职者,但也没办法了。想提醒学弟学妹,心仪的公司一定要盯紧招聘信息,尽早投递。另外校招真的很重要,企业都喜欢‘一张白纸’的应届生,方便培养契合的工作思维。”
受访者:杨女士 | 会计师事务所 HR | 负责招聘
“我们常年招高级项目经理,每天收上百封简历,但 90% 都是无效的 —— 专业不对口、经验不匹配,甚至有人简历都写得前言不搭后语。其实企业不是缺人,是缺‘对的人’。留学生如果能把海外经历和岗位需求结合好,比如懂国际审计准则的,根本不愁机会。”
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特征。数据显示: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始终保持热度,全年龄段海归中两者占比合计超 25%,“95 后” 对 AI 的偏好尤为突出,算法工程师年薪中位数已达 48 万元。高端制造与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加工制造行业职位增速 21.3%,新能源领域因大额投资催生出大量岗位,年薪可达 30 万 —50 万元。教育培训以 32.7% 的职位占比居首,留学咨询等岗位格外看重跨文化沟通能力。交叉学科成为新增长点,金融科技、碳中和管理等复合型岗位需求同比增 40%。
各地引才政策为海归提供有力支撑。上海对全球百强高校毕业生开放直接落户通道,杭州为博士提供 100 万元安家费,武汉则给予创业者贷款支持。薪资期望也呈现地域差异,北京的高年薪追求者占比凸显科创中心特质,上海的薪资分布反映金融行业稳健需求,深圳则对中端技术与高端管理人才均有渴求。
    面对市场变化,海归需善用政策红利,关注交叉学科新领域,提前布局实习以积累本土经验。当留学价值从 “镀金” 转向 “赋能”,这一群体正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交汇点上寻找发展坐标。
几个案例供同学们参考: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