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了假期刚刚结束,我作为一名拥有众多学生的留学规划老师,我的朋友圈画风突变。以前同学们是晒美食、晒旅游,现在清一色全是“和室友一起投个简历”、“为校招打Call”!好家伙,我才反应过来,一年一度的秋招大战已经打响,各大高校的招聘会人才济济,众多企业欢聚一堂。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同学已经拿着简历,在招聘会的人山人海里,被挤成了照片,有的同学打开招聘网站,看着那些职位要求,感觉每一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是你不配。
为啥今年校招这么卷?先给大家报组硬核数据: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突破1200万大关,足足1222万人!这个数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概念呢?倒退到5年前才800多万人,相当于5年新增了一个中等国家的劳动人口。另外更加严峻的是,如今的时代工作岗位还在K型分化——新能源、AI这些行业抢人抢疯了,但是之前非常火爆的教育培训行业、地产开发岗位却直接砍了六成。疫情结束之后经济大环境影响下,非常多的大企业都在降本增效,校招的岗位数量,并没有同比例增长。这就导致了对现在的孩子而言就业市场也如同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就像春运抢票,票少人多,还得拼手速拼实力,是时候还要给自己充会员。 所以这样看来,现在的就业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你想在里面脱颖而出,就得有你的核潜艇。这个核潜艇,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而留学,无疑是打造这艘核潜艇的顶级船坞之一。
很多学生不理解本科和研究生的薪资差距到底有多大,年数据显示,全国究生普通专业起薪就比本科高30%,要是学了量子信息、AI、计算机、生物医药这些黄金赛道,硕士的薪资会更高给大家举个真实例子:我去年学生,国内二本本科毕业进了上海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月薪6500;后来他去英国读了个硕士,年毕业招进了同公司的AI产品岗,起薪18K。这差距不是一点点,相当于本科干三个月,才抵得上研究生一个月。咱不是说本科不好,是在同等努力下,学历这块"敲门砖"的含金量确实不一样。
聊完学历对于就业的影响之后,咱们也来聊聊资源方面,这才是很多人没意识到的"隐形差距",咱先说说普通国内院校的校招现状,地方本科院校的招聘会,来的企业大多是本地中小企业,岗位以行政、销售为主,想进华为、腾讯这种大厂,基本得靠网申"海投碰运气"。去年有个河南的同学跟我说,他们学校招聘会,连一家世界500强都没有,最高薪资岗位才给8K。但国外院校的校招资源,那真是"开了上帝视角"!我英国G5院校的学生说,他们学校几乎每隔几周都有跨国企业专场宣讲,苹果、谷歌、高盛这些巨头直接把面试间设在校内;更牛的是校友网络,比如很多商科的学生,同样商学院毕业的校友,在金融圈随便一抓就是一把,内推机会拿到手软。去年我们的学生,澳洲八大毕业,通过学校内推进了微软亚太研发中心,起薪25万,这在普通国内院校校招里,想都不敢想!
可能有家长要问:"留学不是得花不少钱吗?值不值啊?"说句明白话,现在很多国家研究生留学一年花50万,研究生起薪比本科每年多10万,五年就回本了。而且现在很多国家留学成本真不高,比如亚洲国家,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一年学费+生活费也就15万左右,比国内考研二战的成本高不了多少,但回报却是"跨越式"的。更关键的是,留学能给你提供更多的竞争力,现在企业招人尤其是大厂核心岗,最怕的就是千人一面的简历。你想想,HR一天看几百份国内本科简历,突然看到一份有留学经历能双语办公、熟悉国际知识体系有国际化视野的简历,如果你是招聘官也一定会眼前一亮。 当然啦,也不是说留学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就像考研也不是万能的一样。但在1222万毕业生抢饭碗的当下,留学是给你多一条"快车道",多一个"优先权",给自己多一份锻炼,国外的教育模式影响下,毕业回来之后就会发现你的沟通表达能力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比如同样申请金融岗,国内本科可能连网申都过不了,而QS前100院校的毕业生,直接就能进面试;同样做AI研发,国内本科可能只能做基础测试,海归却能接触核心算法项目。
所以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留学本质上是一次对自身价值的战略投资。它让你在就业这片红海里,不仅有一艘船,更有一张清晰的航海图和一台强力的发动机,因此留学的必要性就非常清晰了。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