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前三(港大/港中文/港科大)留给双非的席位<5%;
2、港四五(城大/理工)高均分+硬核实习可冲;
3、港六七八(浸会/岭南/教大)才是双非主战场,先到先得,满额即停。
二、真实案例:知道很卷,不知道这么卷
去年9月,某双非强一本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均分88/100的同学申请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
10月初,她就收到了中文大学人类学发来的拒信,理由是学位少、竞争激烈。
申请 2025秋季 研究生不到2个月被拒是什么概念?
根据官方网站信息,香港各大高校硕士研究生秋季入学课程的申请,大部分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截止,这是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刚刚提交申请不到两个月就被拒,只有一种可能:录取名额已满,学校已经招到了他们想要的学生。
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1222万人,同比增长43万人; 其中,考研人数达到457万。
而据智联招聘的统计,今年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46.7%,低于2024年的45.4%。激烈的竞争,首先体现到了研究生的申请上。
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2025年,申请报读研究生的人数直接较去年同期上升48%。与三年前相比,今年留学香港的竞争人数与难度可以说是呈指数倍增长,别的国家比如英国美国,申请人数最多每年增长10%-20%之类的,但香港直接是同比翻倍。
三、985也全聚(拒)德:高绩点≠高录取
近年来申研圈里流行一句话:双非申港三,想都不要想。意思是,一名大陆本科生想要申请香港排名前三的研究生,必须有毕业于985、211院校的学习经历。
毕业即失业的竞争压力,国内考研独木桥的不堪重负,让双非院校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了申请境外研究生。
去年12月,还在念大四的刘同学就参加了考研,考完后自觉不理想,当天就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港澳的研究生。
虽然本科学校在国内不算第一梯队,但这个学生的四年成绩均分在90分左右,按照GPA算大概在3.7-3.8,英语六级也以不错的分数通过。
2020年以前,刘同学身边也不乏拥有类似学习成绩的学长学姐被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录取,在她的预计和想象里,她的条件申请香港,不应该这么难。
然而,今年春天,刚刚提交申请后不到一个月,刘同学就收到了澳门大学的拒信。她还打听到,今年申请香港城市大学法学专业的人数,比去年足足翻了两倍不止。直到今年6月,香港城市大学的拒信终于来了,刘同学申请的三个专业一无所中。
四、中介同行们内部数据:60-70人抢1个名额已成常态
欣怡老师根据经验直观感受到,香港这几年读研卷上天,大致是从2020年开始,申请渠道变得异常拥挤。
以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Economic)专业为例,2019、2020学校收到约600份申请,但到2021年已经变成了3500份申请书。
还有香港城市大学,截止到2025年9月,那时还没完成申请和招生,申请量已经达到了2022年的双倍,60-70个学生竞争一个名额已经是常态了,如果是在英国,一个非常非常热门的专业,可能也就最多20-30个学生争抢一个位置。
2024年香港城市大学录取数据中,金融和金融工程专业大陆学生占比94%(来源:香港城市大学官方)。
五、连985/211都被拒:高绩点+雅思7+实习也不够
欣怡老师建议:从末流985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将香港前三所大学作为保底来申请,按照往年经验,这个条件是绝对占优势的:虽然本科学校并非顶尖,但有着3.8/4分的绩点,7分的雅思成绩,一份二等奖学金与两段实习经历。
然而,香港科技大学第一个发来拒信后,学生对剩下两所也没了希望。更意想不到的是,同时还申请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把她拒绝了。
六、Waiting List=备胎:比拒信更煎熬
提交申请后,等待的日子是煎熬的。反复查看邮箱成为日常习惯,凡有心仪学校发来的邮件,第一时间查看第一行,看是congratulation还是sorry。
如果学校告诉申请者TA已经被放进了waiting list里面,则代表申请者的材料进入了审核阶段,如果到最后期限没能录取到足够合适的学生,或是有学生拒绝了offer,等待行列里的学生名字便可能顺位上移。
waiting list就是备胎,在学生收到香港中文大学waiting list通知看来,这是比直接拒绝更让人焦灼的状态。
七、内地考研失利后的隐藏名额:港澳学校也会延录
我们一线经验分享,港澳的学校可能会为一些考研失利但资质很好的人放低门槛,甚至会延长一些录取时间。
一些学校似乎会悄悄在内地考研成绩出来后增放名额,比如去年澳门大学的犯罪学专业,澳门科技大学的金融科技专业等就专门发通知延长录取一个月,让一些考研失利的人能再次申请或被补录。
八、学费暴涨:港大金融46.2万/年
与越来越高的录取要求相对应的,是各高校不同程度的学费上涨。
比如香港大学的2025年秋季共开设的11个商科专业,除经济学、市场营销以外,其余专业均涨价3万至六万港元不等,大部分专业更是直接涨到46.2万;
九、2026何处是岸?港校毕业也申不到港大
202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连续两年申请香港大学都没能成功,第二年申请排名略高于港大的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同专业,竟然成功了。
不仅是境外高校,境内考研也一度出现了"倒流"趋势。
通常而言,考研大多选择实力背景强于本人本科学校或相差无几的学校,而近年来,内地双非大学的研究生名单中都出现了不少985、211本科生,甚至包含有北大、复旦等知名高校毕业生。
十、双非逆袭路径:2026Fall申请全攻略
地缘学术共同体:比如,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湾区院校与港校形成"学术共生网络",粤语是潜在加分项。
学科评估维度:比如, 软科 前100的双非院校(如上海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申请通过率高出同类院校23.6%。
垂直化竞争力:
法科: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在港大LLM项目中占比达17%。
商科:东北财经大学与港科商学院建立定向实习通道。
特色学科: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在港理工物流项目录取率达34%。
低分段:新兴/复合型专业+实践经历逆袭。
梯度选校:冲港中文、稳城大理工、保浸会岭南教大。
早申:9-10月递交,滚动录取,满额即停。
材料:成绩单盖章、雅思6.5-7.0、PS/CV/推荐信2封、实习证明、作品集(传媒类必备)。
普通双非一本二本、民办本科申请香港硕士研究生,2026Fall注定更卷,但卷赢的永远是最早准备、最懂规则、最会资源整合的人。
别让信息差成为你与港校之间的距离!
更多留学咨询欢迎点击头像了解~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