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人数:有所回升
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规模明显受到政策与环境的影响:2017-2019年期间,出国留学人数稳步增长,2019年达到约70.35万人。2020年因疫情短暂回落至约45.1万人,随后逐步回升至约66.2万人,2023年预计接近70万人,基本回归疫情前水平。
当前,中国出国留学结构主要包括国家公派 与 自费留学 两种形式,分别对应国家人才战略需求与学生自主发展规划。
以2023–2024学年为例, 国家公派出国人数约4万人 ,目的地主要集中于 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日本、法国、意大利 等发达国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公派留学的专业布局紧密围绕国家重点领域与基础学科,如外语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土木工程、生物学、数学、教育学、材料科学等 ,这显示出 国家对“硬核型”人才的定向支持与长期投入 。
相较之下,中国有90%以上的留学群体为自费留学, 且展现出更强的市场敏感性 : 商科、社会科学、艺术设计、传媒、电子信息与法学 等专业持续受到青睐,体现出 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倾向于结合个人兴趣、职业目标与全球就业市场趋势 。
留学目的地多元化
当前,我国出国留学目的地呈现多样化趋势,包括亚洲、欧洲、大洋洲等六大洲的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以下是2023-2024学年中国几个主要留学目的地的情况:
英美仍然是最主流的留学国家,但两国情况有所不同。美国因签证政策存在波动,加上部分学生对安全有所顾虑,导致一些原计划赴美留学的学生转向其他国家。根据2024年美国《国际教育门户报告》的数据 ,2023/2024学年,中国内地赴美留学生人数为277,398人,比上一年减少了4.19%。 自2019/2020学年达到峰值372,532人以来,赴美留学生人数已连续四年下降。
而英国则凭借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发布的《2023/24学年英国大学入学数据》显示, 2023-2024学年共有超过16万中国学生在英国高校就读 ,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为149,885人,来自中国香港的学生为17,250人,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因为宽松的移民政策和宜居的环境,吸引了大量中国学生,2023-2024学年分别接收了9万名和8.5万名中国学生,复苏势头明显。
欧亚国家崛起形成新增长极。德国(5.2万人)、法国(4.8万)的公立大学免学费政策吸引工薪家庭,工程与商科成为热门选择。荷兰(2.5万)、北欧国家(合计3万)凭借英语授课项目和高性价比赢得关注。亚洲地区,新加坡(3.8万)和日本(4.2万)保持稳定,马来西亚(1.5万)和泰国(1万)因成本优势成为新兴选择。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35万中国学生涌向这些国家,从新马泰到中东欧的求学版图 。 据全球化智库( CCG )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在欧洲及“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人数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从中国学生前往沿线国家的留学数据来看:2016年仅5.71万人,2017年增至6.61万人,到2020年已达15.92万人,2021年进一步攀升至17万人。
另外,伊朗、越南、厄瓜多尔等新兴国家通过宽松的签证政策与特色学科吸引留学生。例如,伊朗德黑兰大学因历史文化和语言研究资源,近年中国学生申请量增长超30%。
28国留学环境权威评测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出国留学蓝皮书2025》创建了“留学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首次从安全、成本、学术环境、就业支持等维度 对28个国家的留学环境进行综合评估 。其中,留学环境评价综合排名TOP10包括: 英国8.9分、新加坡8.7分、加拿大8.5分、美国7.8分、德国7.5分、瑞士7.4分、澳大利亚7.3分、丹麦7.2分、荷兰7.1分、日本7.0分。
专业选择:就业才是“硬道理”
在专业选择方面,留学生既考虑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也关注全球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选择计算机、数学、物理、统计学等传统热门专业的留学人员占比持续上升。科技前沿专业如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成为“新宠”。
传统热门仍占主导
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攻读的专业中,理学(28%)、管理学(24%)、经济学(19%)、工学(18%)四大领域占比近90%。
AI与绿色能源成“黄金赛道”
AI与绿色能源专业正不断兴起,北京地区60%的归国留学人员从事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处于创新创业状态的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80%以上属于新质生产力或新兴产业领域。
小众学科逆袭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将职业规划前置,相较于“追热门”,他们更愿意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小众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也成为留学“新赛道”。
数据显示,“商科+数据分析”、“医学+AI”、“艺术+技术”、“管理+科技”等复合型专业受到越来越多海外院校的重视,大学纷纷开设跨学科专业或合作办学项目。比如卡耐基梅隆大学开设“ AI+艺术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设“元宇宙考古”,厄瓜多尔高校联合亚马逊雨林开设“科研+公益”的 热带生态学项目 等。
留学回国普遍化:超八成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
随着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留学生回国发展已成主流。2024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较2023年增长7%,达到往年的1.44倍;其中,回国求职的应届留学生人数较2023年增长19%,达到往年的2倍。领英数据显示,近八成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寻求就业和发展机会。
海归就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从行业分布看,排名前10的专业为:工商管理、金融学、经济学、市场营销、法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从行业增速看,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同比增速最快,为37.9%;人工智能增速29.5%,排名第三;医药/生物工程排名第四,增速27.8%
从学历分布看,2024年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中,硕士学位占比最高,为79.3%,本科占18.0%,博士占比2.7%,留学生整体学历层次较高。
从专业分布看,排名前10的专业为:工商管理、金融学、经济学、市场营销、法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以看到,商科专业依然比较受留学生们欢迎。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也越来越受到留学生们重视。
关于海归优先岗位的招聘薪酬,对比近几年数据,已连续六年走高,从往年的11739元/月增至2024年的15440元/月,足足增加了3701元。
从海归投递人数增速来看,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同比增速最快,为37.9%;人工智能增速29.5%,排名第三;医药/生物工程排名第四,增速27.8%。
综合来看,当下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态势正稳步调整:人数在疫情后逐步回升,虽未完全回到历史峰值,但整体趋于稳定;留学目的地不再局限于英美,亚洲、欧洲多国及“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凭借各自优势成为新选择。
专业选择上,管理学、经济学等仍是传统热门,但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小众交叉学科的关注度也在上升。而留学回国已成主流,且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就业需求和投递热度都很高,薪资也实现了连续六年上涨。
这些变化,既反映出留学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也体现了学生们更务实的留学规划—— 无论是选国家、挑专业,还是毕业后的去向,都更贴合自身需求和就业市场的趋势。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