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想带大家从更深一层的角度出发:
很多同学在拿到录取offer之后,首先的反应是: 要准备开始练口语、多背几个单词、多看几篇外文书、提前学习一两门专业课…… 这些当然也都很重要,不过真正决定你是否能适应国际课程的, 不是你现在“多学了一点”,而是你能否从以下的误区中走出来 。
误区1:“国际课程”不只是“英文版本的大学课程”
不少同学误以为国际课程的主要挑战是“英语”,所以重点精力都放在提升语言能力上。但真正让人“水土不服”的,其实是 课程背后的思维模式和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学习逻辑 。
国外课堂中很少有“老师划重点”、“课代表发笔记”、“考前预测题”这些环节,很多作业甚至没有“独一 正确答案 ”。学生更多被鼓励 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用数据、理论、案例等支持观点 。这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所以在收到offer后,除了逐步提升语言能力外,更要试着“ 用语言思考 ”。例如,看完一则英语新闻,不只翻译内容,而是用英文写一段个人观点;听完一个TED演讲,试着写出演讲中质疑或赞同该观点的原因。
让语言变成思考的工具,而不单单只是考试的工具 。
误区2:小组合作不只是“组内的分工”
国外课堂强调 小组合作 ,所以大多数作业都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不论是论文还是课堂演讲。
但很多学生十分畏惧“小组作业“:怕分工不均、怕拖后腿、怕沟通麻烦……其实, 小组任务的重点不是分配任务,而是通过交流让观点更丰富,通过合作把创意实现出来 。这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真实考验:是否能清晰表达想法、耐心听取意见、有效推动结果。
所以不妨趁着暑假先从 小型协作 练起,例如参与线上讨论会、投稿活动、协作文档项目等。体验在“没有老师指派任务”的情况下,如何自发地沟通和协调。
误区3:开学前的“提前规划”不止为了提升成绩
很多学生在开学前会规划详细的学习安排:“ 一周读几篇文章,什么时候做笔记,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和老师沟通一下目前的学习近况或询问一些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 ”
但忽略了更重要的“ 学习节奏规划 ”—— 我什么时候需要反馈?我是否预留出了查资料和修改的时间?
国外课程中, 时间的分配权大多数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里 。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周期和节奏,决定了你能不能持续地成长。
可以在暑假提前开始模拟“ 非碎片化学习 ”,比如设定2小时的深度阅读时间,模拟一个完整的写作流程包括查找文献、文献的引用、最后的修改,以及查询论文重复率等。
“国际课程”不是一个换了语言、用了西方教材的“全英文版课程”而已,这是大家人生首次尝试 另一种知识体系 的开始。
如果说首期帮助大家认识了软硬实力的重要,第二期教会了大家如何提前积累“学习工具”,那么最后这一期希望大家可以意识到: 最重要的“准备”,其实也是大家在思维上的一个转变 。
在这个暑假,大家不需要学得多快,而是需要想得更深一点。
未来的大学课堂,并不是期待大家能“知道一切”,而是希望大家最终能变成 一 个 愿意思考、敢于发问、乐于合作的人 ,这才是成功的关键也是真正的“赢在起点”。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