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作为澳大利亚的象征,其生存状态呈现出两极分化。红袋鼠和东部灰袋鼠因适应能力强,目前种群数量稳定,在草原和城市边缘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仅新南威尔士州的东部灰袋鼠就超过 500 万只。但体型较小的岩袋鼠却因栖息地被矿业开发破坏,部分亚种已被列为濒危物种。这些栖息在岩石区的袋鼠,如今仅在昆士兰州北部的少数保护区内残存,数量不足 2000 只。澳大利亚政府通过设立野生动物走廊,试图连接碎片化的栖息地,但城市化进程仍在不断压缩它们的生存空间。
考拉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这种以桉树叶为唯一食物的动物,近年来因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和衣原体感染,数量急剧下降。2019 - 2020 年的山火烧毁了超过 1200 万公顷的森林,导致新南威尔士州考拉数量减少 30% 以上,目前全澳野生考拉数量估计仅存 4.3 万至 13 万只。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已将考拉列为濒危物种,多个保护区启动了人工繁育计划。在布里斯班的考拉保护区,工作人员每天为患病考拉提供抗生素治疗,同时种植了 5 万多棵桉树,试图重建它们的家园。但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高温,仍在威胁着这些依赖特定树种生存的动物。
鸭嘴兽这一活化石正悄然消失。这种卵生哺乳动物仅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的淡水流域,过去 30 年其栖息地范围缩减了 40%,种群数量下降 62%。农业灌溉导致的河流干涸、杀虫剂污染和堤坝建设阻断迁徙路线,是主要威胁因素。在塔斯马尼亚州,科学家通过安装红外相机监测发现,过去十年间鸭嘴兽的出现频率下降了 75%。目前澳大利亚已启动 “鸭嘴兽保护计划”,在维多利亚州修建了 20 个人工洞穴,同时限制河流沿岸的农药使用,部分地区的种群数量已出现回升迹象。
针鼹的生存状况相对稳定,但也面临隐忧。短吻针鼹因适应多种地形,从沙漠到雨林都能生存,目前种群数量约 50 万只。但长吻针鼹仅存于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约克角半岛,因栖息地被油棕种植园侵占,数量不足 1 万只。这些擅长挖掘的动物,在干旱季节依赖的临时水源地不断消失,导致幼崽存活率下降。澳大利亚北部的原住民保护区通过传统的 “烧荒” 管理,保留了针鼹需要的稀树草原环境,成为它们最后的避难所。
袋熊作为澳大利亚特有的有袋类动物,其坚硬的立方粪便曾引发科学热议,而它们的生存也面临挑战。普通袋熊因肉质不受捕猎者青睐,种群数量稳定,但毛鼻袋熊仅存于昆士兰州的埃平森林国家公园,数量不足 200 只。这些穴居动物的地下洞穴系统,常因煤矿开采和农业深耕遭到破坏。科学家通过卫星追踪发现,健康的袋熊种群需要至少 500 公顷的连续栖息地,而目前它们的活动范围已被道路分割成多个孤立区域。
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生存现状,折射出地球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这些在孤立环境中演化出独特生存策略的生灵,正面临着人类活动带来的共同威胁。对于留学生而言,在参观野生动物保护区时,遵守 “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 的准则,就是对这些独特生命的最好保护。澳大利亚的生态保护实践也表明,只有将物种保护与栖息地修复相结合,才能让这些演化奇迹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