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下帷幕后,“填志愿”的话题已经开始火热起来。
尤其是今年还很特殊, 全国29个省份、98%的考生参加的是“3+1+2”的新高考。 这个新模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打破了“大文大理”的传统分科框架:
语数外三门必考,历史/物理二选一,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两门。
对高中生来说,似乎只是一个跟兴趣相关的选科问题,但拉长时间线,就会发现, 选科又和大学、专业志愿,乃至日后的就业方向息息相关。
每一个高中生都面临比以往更早、更复杂的抉择:我该学什么?我以后想做什么?
对于大多数尚未成年、缺乏社会认知的高中生而言,这是一场没有生涯教育铺垫的职业预选。
01
当兴趣遇上现实
在真正经历高考选科之前,很多学生天然地认为自己喜欢什么科目,就选择什么科目。但现实却远比理想复杂得多。
一方面,知道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对高中生来说就不容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参与调查的中国高中生中,仅46.3%的学生明确了将来想从事的职业,其中已经确定的占13.8%,大致确定的占32.5%,46.7%的学生表示“考虑过但未确定”,还有5.5%从未考虑过,1.5%甚至表示“将来不打算工作”。
有就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学生仍然凤毛麟角。而这些,很容易在高考选科这一关键节点上,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盲目决策。
另一方面,从大学录取要求来看,选科不只是兴趣问题。
理论上说,“3+1+2”有12种选科组合。但2024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明确超过80%的理工农医类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同时选考物理与化学。
另有数据显示,目前最受欢迎、覆盖面最广的选科组合是 “物理+化学+生物” 。广东省2023-2024的数据显示,这套组合能够覆盖本科批次99%的招生计划。
2024年高考,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更是明确表示,只招高考选科物理和化学的学生。
更加现实的是师资和管理问题。 在《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中,广东学生吴佳选择了“史生地”的冷门组合,她被编入“史政地”班,其他同学上政治课时,她就到“物化生”班上生物课。还有的学校甚至只能限制学生的选科组合。
此外, 2科“再选科目”的等级赋分制度,也让选科更需要策略。
等级赋分,根据原始分排序,按比例划分等级,并赋予相应分数。也就是说, 考生不仅要考得好,还要考得比别人好。
一些师资和生源较差的学校通常会引导学生选择地理、政治等高分段学生较少选择的科目,以提升排名。
在以分数决高低的高考中,学生的兴趣、志向,在选科中占多少主导影响,就因人而异了。
02
当选科成为“开盲盒”
因为涉世未深,高中生对选科、专业感到迷茫,太正常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能从哪里获得建议和指引?
自2014年新高考改革以来,关于大力发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呼声就没有停止过。有调查发现, 88.5%的受访高中生表示对“了解职业信息或知识”非常感兴趣,88.4%想“参观想报考的学校”。
但时至今日,生涯规划似乎仍然很小众。在外滩君的调查中,有些地方高中完全没有开设,有的家长也不了解,认为“是上大学后找工作才需要的”。
很多时候, 家长、老师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生涯规划的上限。
对行业、职场了解更深入的家长,或是有生涯规划意识的家庭,可以早早领孩子“进门”。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可能也不太受大学学什么专业影响,因为有能力去追求兴趣与热爱,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并增强自己的能力、修养和素质。
但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家庭呢?家长不是教育专家,很难全面了解高中选科与大学专业、未来职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做决策时通常依赖亲友建议、网络信息或过来人的经验,尽可能选择一条更稳妥、更有保障的道路。
外滩君曾采访的叶晓阳教授,最初也是看着专业名字定了北大的经济学专业,放弃了热爱的文史哲。后来他才发现,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集中了北大最好的经济学老师,而且还可以选择经济学双学位。“早知道这样,当时我就该选文史哲专业,然后再修一个经济学双学位。”
还有B站UP主卡夫卡,梦想读中文系当作家,但高考后父母坚持要填报理工院校的理工专业,因为更好就业。结果他阴差阳错进入了“不文不理”的物流专业,后来在多年的行业试错中,他才终于走出阴影,还决定为更多学子填志愿时“撑把伞”。
所以,很多情况下, 生涯规划最终能够抓住的,还是“升学率”“就业”“薪资”,这些至少当下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