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同学留学经历分享:「美国名校培养计划」如何成为她逆袭人生的转折点
Q:你是哪一届高考?分数是多少?当时的感受是?是否考虑过复读或其他出路?为什么选择出国?
O同学:我是在2023年参加高考,考了495分。坦白说,当时心里还挺平静的,并没有想过复读。我的家人一直鼓励我多尝试不同的道路,尤其是我爸爸,他早就希望我能出国看看更大的世界。
Q:当初选择「美国名校培养计划」时,你了解“社区大学转学”这个路径吗?第一印象如何?
最初是在社交平台上了解到的,感觉有点像国内的“专升本”。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是一种灵活、性价比高的升学路径,而且不需要国际高中的背景。对于像我这样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条非常可行的留学之路。
Q:你当时担心语言成绩不过关吗?
其实没有太担心,因为我一直很喜欢英语,高中时英语是我最擅长的学科。
Q:刚到Edmonds College时的第一印象?
一切都很新鲜。因为之前没真正体验过大学生活,所以没有特别的预期,只觉得一切都很新奇,很值得尝试。
Q:课程难度和你的预想一致吗?
刚开始确实有挑战,尤其是课堂上老师语速很快,有时根本听不懂。小组合作也让我很紧张,要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一起完成任务,而演讲(presentation)就更难了。但我努力去适应全英文的学习环境,慢慢找到了节奏。回头看,真的进步了不少。
Q:听说读写四项中,哪个部分最难?
听力和口语最难。但身处全英文环境,不开口不行,哪怕一开始不习惯,也得不断练习。虽然过程不容易,但提升很明显,我也变得更有信心了。
Q:第一学期的成绩好吗?当时心情如何?
第一学期选的是一些基础课程,成绩还不错。当时看到成绩出来,真的很开心,感觉留学生活开了个好头,也更有动力继续努力了。
Q:你觉得学校老师带给你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学校老师风格多样。有些特别关心学生,比如我的生物老师会主动发信息鼓励我;但也有些老师更正式,上课照本宣科。
Q:有没有被课程打击过?怎么调整过来?
当然有。生物和化学真的挺难,尤其是生物的术语太多太难记,化学就是纯难。不过在一次次小组项目、沟通和实验中,我逐渐磨练了自己。虽然过程辛苦,但慢慢也能应对了。
Q:「美国名校培养计划」的每周辅导对你有帮助吗?
非常有帮助。最重要的是让我知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有地方可以求助。特别是在适应全英文授课的初期,辅导课上的老师会陪我一起梳理内容、练习表达,让我安心很多。而且辅导课上我可以自由练习口语,不用怕讲错被笑,反而更愿意主动表达。1对1的辅导非常适合我,帮助特别具体而有效。
Q:有没有特别让你印象深刻的辅导老师?
有的。比如Tim老师,特别亲切、幽默,总能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帮我在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上有很大进步;还有数学老师Mike,他专业又耐心,随时帮我解答问题。他对中国文化也很感兴趣,总会主动交流,让人很有归属感。
Q:你怎么安排学习和休息?
我不太喜欢精确到小时的计划,反而更喜欢随性一点。图书馆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peer pressure”真的很有效,看到别人认真学习,自己也能立刻进入状态。对我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Q:你是怎么复习的?
我会结合PPT和课堂笔记梳理知识结构,再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题和重点复习。这种方式对中国学生来说其实挺熟悉的。
Q:你认为留学生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
我认为是情绪调节能力。在异国他乡,一个人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很容易陷入低谷。孤独是一种真实但容易被忽视的困难,学会独处、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非常重要。
Q:如果可以对刚来美国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多社交,多参加社团和志愿活动。很多重要的朋友,都是在这些地方认识的。而且接触一些当地的NGO也很不错,他们善良、单纯、稳重,能在你困难时提供真诚的帮助。
Q: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觉得自己真的成长了?
或许是学会做饭的那一刻吧。从只能煎鸡蛋到现在能做一整桌菜,生活能力的成长也让我觉得自己变得更独立了。
Q:回头看,这两年对你意味着什么?
是不断成长的两年。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适应了陌生环境,也不再害怕独自一人。虽然有时候也会孤独,尤其是节假日想家,但这些经历都让我变得更勇敢。
Q:你申请了多少所学校?最想去哪?
申请了12所,主要看城市和环境。最想去的是BU、NYU或Cornell,现在已经拿到BU的offer,我很满足了。
Q:你已经拿到快10所转学offer了,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我给自己打100分。不是因为结果,而是因为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一直在成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为自己感到骄傲。
Q:有“逆袭”的感觉吗?
有时候真的会觉得不可思议。虽然我不是那种目标感很强、特别上进的人,但通过这条路径,我看到了比原先更多的可能性。
Q:「美国名校培养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中,你参加了哪些?
我参加过社区服务、学术辅导、迎新活动等。这些经历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也锻炼了自己。
Q:最满意的申请文书是哪一篇?
整体内容差别不大,主要是根据每所学校的要求进行微调,所以没有特别偏爱的版本。
Q:推荐信是谁写的?
一封是科研项目导师写的,另一封是我数学老师 Hope 写的。我发邮件给她,她爽快答应,还写得特别用心。我非常感动,也很感激她的支持。
Q:如果没有加入「美国名校培养计划」,你觉得自己会怎样?
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我可能还在为高考成绩苦恼,或者正在国内某所大学中茫然地找方向。但正是这条“转轨”的路径,让我打开了眼界,也让我一步步走向了更好的自己。
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愿意尝试,世界会给你更多可能。
对O同学来说,「美国名校培养计划」不仅是一段留学旅程,更是一次人生的重启与突破。
留学,是新的开始,更是成长的加速器。
愿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光亮之路。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