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为例来看看。
不难看出,达到基本入学要求,只是非常基础的第一步,学校经过初步筛选后,将所有符合最低录取条件的学生放到一个amission pool 里,但学校每年录取的学生人数有限,不得不进行第2步和第3步的筛选。 进入到第二阶段,如果同学们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软实力,比如优质的课外活动、含金量高的实践实习、级别高的比赛竞赛、专业性强的研究项目、或者大牛的推荐信,我们如何跟其他申请人竞争呢?
这里指的软实力,是真正有个性、有深度的经历 ,千篇一律的社团活动,浅尝辄止的志愿服务,一周两周的实习见习,不会给我们的申请带来任何加分。
实习方面,英国硕士课程会以清晰的职业目标为导向,这一点在课程介绍和录取标准上就能清晰看出。
学校希望申请人具备明确而量化的职业目标,这样硕士阶段的学习才是goal-oriente,大家在选校和选专业时必须清楚,这个硕士课程究竟适不适合自己。
实习和工作经历的作用,正是体现在这一明确的目标中,你已经走到了哪一步,对未来要学习和从事的领域有了何种认识、体会、经验。实际遇到问题时,你的反应与解决方式如何,这往往决定了你在该方向的发展潜力。
所以,我们给学生做背景提升时,往往会强调,与申请专业和职业目标相关的实习,越能接触到核心业务越好,持续时间越长越好(合理范围内)。
能够从第二阶段的审理脱颖中而出,你距离拿到offer就很近了,第三步学校会根据各个专业的特殊录取要求,进行加试。比如建筑、艺术类专业,学校会通过作品集判断专业技能,部分院校的翻译与口译专业,学校会安排面试,测试翻译实力等。 如果运气不好,与你同台竞技的申请人和你一样优秀,对方有不错的GRE/GMAT成绩你却没有,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offer被抢走了。
要想拿到名校offer,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要提升均分、要参加活动、要做项目、要实习、要考G、还要学英语、备考雅思 … 冯老师经常被问到,尤其是被大一大二的小伙伴们问到,应该提前准备什么,怎么分配时间呢? 给大家5个小建议,希望能帮同学们理清思路,明了努力的方向:
01 标准化考试不能落下
虽然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在提交申请时可以没有雅思成绩,也不强制提供GMAT或GRE成绩,但是强烈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和提供。
大学在审理申请时,会参考同学们的标准考试成绩,这就要求大家提前着手准备考雅和考G。
二者同时准备对大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建议大家先准备雅思,再准备GRE(商科的同学考GMAT)。
雅思难度要远小于GRE,准备雅思阅读与写作时,也是在为GRE打基础。
时间上,申请2021年入学的同学,建议在暑假前完成雅思考试任务,暑期全力冲击GRE。等GRE拿到不错的分数,雅思若还未达到,可以选择回头再考一次。 考完GRE的你,再回去考雅思,会发现自己的境界都不一样了。
02 提前丰富个人简历
名校申请系统中几乎都会给你上传CV的机会,提前准备一份简洁有力的CV,把自己的学历背景、工作经历、实习经历、活动经历、荣誉奖项、特长等清晰明了的列出来。
如果有含金量较高的工作经历,可以准备工作证明,甚至是直属领导推荐信,突出工作经验。
还没有优质实习和工作经验的同学们,假期可以着手准备了。
03 好好规划个人陈述
PS要简洁,不要用同一篇PS递交所有学校的申请。 每个学校,甚至是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都会有不同的PS要求,至少会带偏向性,咱们PS中包含的内容,应该与学校希望了解的内容保持一致。
比如UCL更倾向了解同学们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落笔前,先确认专业特点,再开始构思。
PS也不建议超过800字,只写核心内容,文章精练,可以在CV中列举的内容就可以不必出现在PS中。
04 面试不能忽略
面试很重要,LSE和帝国理工的商科,申请时大都要求面试,申请前,一定确认好你所申请的专业是否有安排面试的可能,有些专业的面试是抽查性质的,有些专业则是100%会安排。
只要有面试的可能性,就提前做好准备,不要等收到面试通知再着手。
好好熟悉PS和CV中的内容,回答问题不要跟材料相冲突
认真了解你申请的专业的特点,提前准备一些专业知识点,以及专业术语。
有效表现自己的亮点,这一点可以提前准备,正式面试之前,多做几次模拟,找到状态。
对于webcam面试,检查视频音频效果; 面试的时候保持声音洪亮,尽量自信。
有效组织自己的答案,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没有听懂的问题,不要盲目回答,跟对方确认清楚再答,避免提供错误信息,令对方怀疑你的能力或质疑材料真实性。
05 选对专业,才能事半功倍
1)同学们对自己的竞争力应该有一个初步评估,从自身院校背景、均分、标准考试成绩、工作经验与活动经历,判断自己处于amission pool 的什么位置,选择专业时,可以参考学校的录取数据。
比如,想去LSE读管理的同学,LSE两个管理专业,1年制的Management 和 2年制的International Management竞争差异很大,前者录取率是1:20.2,后者录取率是1:4.7,后者高出4倍多。
2)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简介,说明该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生申请,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读完该课程之后,能够往哪些职业领域发展。
选择专业时,要选与自己契合度最高的。契合度一方面指自己以往的学术和活动经历,也就是我是不是这个专业要找的人; 另一个是指这个专业的学习方向与我的学习计划是否相符,即这个专业是不是我要学的专业。
3)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录取要求,比如要求几门数学课,几门经济学相关的课程,几门computing相关的课程,或者要求本科什么专业,要求某一方面的课程达到多少分。
如果有这样的要求,一定要认真检查自己的学术背景是否能符合要求,这是学校审理的第一步,不符合要求的会直接被刷下来。
选对了专业,我们的PS或Essay中才有内容有依据,匹配度高,录取几率更大。
关于PS写作,冯老师建议大家务必要在PS中说服招生官,“我就是你要找的人”!
理由一: 我有能力完成申请的课程
成绩和做过的事,是我们能力的最好证明。
成绩是硬性条件,包括本科就读院校、均分、本科所修课程是否challenging、核心课程成绩、GRE/GMAT成绩、雅思分数等。
做过的事是软性条件,包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实践经验,以及在不相关领域的延展或探索经验。
同学们常问,我的工作经验、实习经历、课外活动、奖项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两点:
其一,突出和塑造你在招生官眼中的形象;
其二,狭路相逢,遇到硬性条件雷同的竞争者时,软性条件可以拔高你的录取几率。
理由二: 我申请的课程能帮到我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能致用,大学在招生时会充分考虑这一点,招收合适的学生,让自己的课程功能最大化。
这就要求同学们对申请的课程足够熟悉,并对自己的需求足够了解。大学开设的课程能真正帮到你,才会考虑录取你。
理由三: 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学生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开设的目的及适合的人群,比如帝国理工的 MSc Computing 适合本科非 Computing 专业,但对 computing 有强烈的兴趣, 希望今后在该领域发展的同学申请 。
再比如UCL的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MSc 特别适合已经在政府机构、城市部门、研究或救援机构有相关工作经验,或者有一定认识和初步研究的学生申请。我们申请时就要朝这个方向准备,努力做到符合学校的期待值。
理由四: 我能给学校创造价值
学校招生时除择优录取外,还会刻意控制一些条件,比如保证男女比例、维持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学生比例等,这些我们主观无法改变。
但是,学校关心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能否为各个学生社团输送合适的人才、能否维持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如何更好地为周边社区服务,如何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等等,却是我们能考虑并做到的。能为学校创造价值,实现共赢,学校当然无法拒绝。
如果你对名校申请还不清楚,快联系冯老师详细沟通吧~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