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给自己的人生一个精彩的PlanB

意向国家及地区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隐私保护协议》

立即咨询专家
搜索
关注我们

留学官方微信

留学官方微博

400-010-8000

关于金吉列

留学

留学攻略 留学规划师 英国 美国 日本 加拿大
新西兰 澳大利亚 韩国 欧洲 亚洲 中国香港

热门

留学产品 成功案例 院校排名
国际学校 精彩讲座 OSSD课程

申请

留学资料 语言提升
能力提升 签证准备

生活

留学安全 海外生活
实习就业 移民置业

工具栏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费用计算

电话咨询

分公司电话

400-010-8000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0-8000

到店咨询

免费领取留学邀请函
意向国家及地区
意向学段

请留下您的信息,我们将有专人与您联系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保护协议》

金吉列留学北京总部2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8号楼IFC国际财源中心B座15层

010-56836688

复制地址
到店咨询
0
0
首页 文章详情

康奈尔毕业生:别让常青藤学历成为唯一的成就

庞煜
2018-03-06 02:18:28
人浏览
0
0

金夏领航 名校直通 金吉列第...

了解详情

一站式留学评测 留学快人一步

了解详情

7月盛夏 畅游无界 月度精...

了解详情

第二外语选什么小语种吃香?

了解详情
藤校学生“输不起”。这种心态,使得人的思维以后会长时期受到束缚。在中国社会游戏规则和学校还不尽相同,此问题更突出。名校毕业的学生思维,不适合他们玩剑走偏锋的游戏,最后名校生往往是在给那些杂牌学校的毕业生、甚至初高中毕业生打工。

​ 对于很多优秀的校友,常青藤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事业生活从此走向一个个高点,一步步去追求自己梦想或者去改变人们的生活。

  但对于另一些校友,读常青藤可能是他们人生的顶点,离开藤校反而因为追求公式化的“优秀”,做的都是“resume builing 罗列成就”,无法真正的去感受他人,去融入社会,因此更无法创造新的辉煌,只能靠一份体面工作维系日子。

  把自己看的太重要,自以为是,是部分藤校校友无法进步的原因,要知道“常春藤”当年也不过是个体育联盟罢了,和藤校一样优秀的学校也相当多,芝加哥大学、斯坦福、MIT、Berkeley、西北大学等等。教育改变命运,这些名校提供的资源的确是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虽然名校都强调自信和自律,但是过度的以自我中心也是非常可怕的坏习惯。

  反而对于真正优秀的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读书可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最近几十年很多优秀的商界领袖都是辍学创业。古人云:英雄不问出处嘛。

  当中国家庭热衷于常春藤大学时,美国却不时有质疑常春藤价值被高估的观点。威廉·德雷谢维奇毕业于哥伦比亚、任教于耶鲁,在自己《优秀的绵羊》一书中历数常春藤学生的“数宗罪”: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在德雷谢维奇看来,读藤校远不如读公立大学,学校更重视教育、教学方法也更灵活、更前沿。在美国从事课程研究工作的南桥十分赞同德雷谢维奇教授的观点,他建议,即使考上名校,也最好注意避免染上名校习气,避免“好学校糟蹋教育”的情况发生。

  美国我发现,追求上常春藤的华人家长很多。常春藤学校是指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这八所大学都在美国东北。其他很多地方也有一些名校,如德州的莱斯大学、加州的斯坦福大学、佐治亚的埃默里大学,它们却不是藤校。

  为什么藤校都在东北呢?因为“常春藤”本来是美国大学体育联盟的东北分区而已。到如今,这些学校更以学术闻名。上了常春藤学校家长有面子,有时候藤妈藤爸们冲着这些学校的要求,缺什么补什么,一路拖着拉着让他们上的。据说有不少孩子上了藤校之后读得很吃力,有的很忧郁。

  这些常春藤学校到底好在哪里?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有人曾问耶鲁大学英文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上哈佛、斯坦福还是耶鲁比较好?毕业于哥伦比亚、任教于耶鲁的德雷谢维奇在新近出版的《优秀的绵羊》(Excellent Sheep: The Mise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 the Way to a Meaningful Life)一书中反问:“你喜欢深红色、鲜红色,还是宝蓝色?”这三种颜色分别是这三个学校的标识颜色。意思是说,这些学校除了这些颜色,其实大同小异。它们相互之间的排名,今年上几名,明年下几名,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多大影响。

  除了在同一体育联盟分区内,知名度比较高之外,这些藤校的还有个共同点,是比较自恋。这些学校通过无所不在的颜色、标识和球队、社团活动,彰显各自身份。虽然这些藤校外表上有特色,但在内里,都被作者视作失去了灵魂的地方。在这里就读的学生没有使命和目标感,自我膨胀、自我中心、自以为是。

  国内也是这样,我曾加入一读书群,发现群里有北大毕业的学生自我膨胀到目中无人的地步,除了自己的粗鲁自己看不到之外,别的好像什么都知道。这样的名校生,作者轻蔑地称之为“优越感爆棚的小王八”(entitle little shit),他们出现的地方,他人敬而远之,最后他们的圈子开始同质化,成了大家互相拍肩膀的哥们俱乐部,这对他们发展不利。

  没有这些标签的人,在人生道路上攻城略地,方方面面成就自己。有一些藤校生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能只是上过某藤校。

  上藤校的人,熟悉的是一套适合在藤校成功的套路。他们一路学习成绩拿A,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彰显自己的“领导力”,或扩大“社交网络”,忙得团团转,但是没有发自内心的参与。此前的申请阶段,也按照这种方法预备。他们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蜻蜓点水地去做“义工”。按照名校的要求逐项打勾完成,好比是在完成某个游戏。

  作者的同事、“虎妈”蔡美儿,就对这套游戏的规则了如指掌,并按这规则培养孩子。她说自己用的是中国教育方法,但作者一语道破天机,说这其实是美国中上阶层培养的方法而已。中国教育方法躺着中枪。

  妈非常反感自己婆婆那种宽松、鼓励式的“美国教育”方法,但她的婆婆按照美国宽松方法培养出来的杰德·鲁本菲尔德(Je Rubenfel)极其优秀,是美国着名宪法专家、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还是一个小说家。

  蔡美儿选择嫁给了他,无意中是接受了她婆婆教育方法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认可什么样的教育成果,要看你和什么样的人结婚,因为这决定了你未来可能需要容忍什么,欣赏什么。

  上了藤校的学生“优秀”惯了,升学后会选择比较稳妥的、保证能拿A的课程,而不去费劲寻找真正值得学习、但有可能拿不到好成绩的课程。这就成了“好学校糟蹋教育”(Schooling gets in the way of eucation)的局面。

  藤校学生“输不起”。这种心态,使得人的思维以后会长时期受到束缚。在中国社会游戏规则和学校还不尽相同,此问题更突出。名校毕业的学生思维,不适合他们玩剑走偏锋的游戏,最后名校生往往是在给那些杂牌学校的毕业生、甚至初高中毕业生打工。

  名校的教育,让人变得和现实脱节。作者三十五岁那年,家里叫来一个水管修理工,他突然发现和这人没法说话,连几分钟的家常都聊不起来。他很多年的精英教育,让他和社会严重脱节。而政坛这种现象更普遍。

  竞选美国总统的戈尔和克里,分别毕业于哈佛和耶鲁,但是却没法和广大选民有效沟通。这个现象,中国有个词语叫“书呆子”,此书中有个词叫“藤校弱智症”(Ivy Retaration)。小布什虽然也毕业于藤校,但他未曾失去标志性的“常识性聪明”(street smart),能和选民拉近关系。

  名校生的那种高高在上心态,有时候能让他们当出色的经理人,但妨碍他们当领导。一个经理人对着已有的靶标,可能会射得很准确。而一个领导者需要对着还看不见的靶标瞄准,甚至要把尚不存在的靶标描绘出来。

  这时候远见和方向感很重要。老布什竞选的时候,他的对手、哈佛法学院毕业生迈克尔·杜卡基斯(Michael Dukakis)曾称,竞选“无关意识形态,只关系到能力。”老布什回答说:“能力让火车准点行驶,但是不知道驶向何方。”

  指出名校这些问题之后,答案是什么呢?作者推荐美国公立大学系统。说这里有真正的“多元性”,而不是精英私立大学那种人为的“多元性”。作者认为常青藤学校在种族、肤色、性别上的多元化做得不错,但经济上并不多元,学生中有钱的孩子居多。而人受教育过程中,为了未来的考虑,必须设法接触不同阶层的同学,包括家里条件很差的同学,这是“走上社会”之前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预备。

  在学风上,公立大学现在也严格了一些。藤校老师的首要任务是搞科研,不愿意在教学上太花时间,学生也成全,尽量不去找他们。错过了考试时间,老师投桃报李,重给机会,让其过关,师生间形成互不得罪的默契(mutual non-aggression)。在这种以肯定为主的文化氛围下,学生成绩逐年膨胀。1950年代,美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平均成绩积分(GPA)为2.5(满分是4)。2007年,公立大学是3.01,私立大学上升到了3.30,而在一些顶级名校,积分为3.43。

  而在公立学校老师,老师反而更严格——或许他们不必担心得罪未来校友,也不必担心伤害学生的脆弱自尊。这些学校没有那些“研究性大学”那么看重研究,更看重教学,所以老师对学生个人关注也会更多。

  在学生日后申请研究生、基金、或者工作的时候,公立大学的学生常有更好的推荐信。藤校老师可能连学生是谁都不知道。藤校财大气粗,但老师数量并不多。课程上,学生缺乏个人化关注。

  哈佛大学的埃里克·马祖儿(EricMazur)发现他的物理课大课上,学生很多概念搞不懂,他又没有办法一个个去辅导,于是他发明了“互助学习法”(peer learning),让学生相互之间自己教自己。因老师关注不够,有的哈佛学生称哈佛是“世界上最好的自学场所。”

  作者推崇公立大学的做法值得赞赏。这几年我每年都参加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Eucause)年会,发现公立学校也因经费缩减等原因,革新众多,好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公立大学的网络更庞大,比如纽约大学系统下,有六十多个校园,这种合作和交流的机会非常之多。

  在2014年10月初于奥兰多举办的年会上,我还听到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M. Christensen)以开玩笑的方式,请大家“为哈佛祈祷”,因为他和凤凰大学(University of Phoenix)合作之后,对这种网络教学的设计大为赞赏,也对他们传播之广叹为观止。他感叹哈佛的教学模式也未必能赶上这网络时代的需要了。在这个选择众多的时代,藤校未必还是所有人最好的选择,也不是唯一的选择了。

  抛开精神、学术这些因素,从现实角度考虑,藤校可能会让人负债累累,多年不得翻身,人生的很多事情(如买房、成家)滞后或是严重受影响。中国人常说,只要你念得起,讨饭也要给你读书。问题是这不是一笔小钱,不是人们省吃俭用可以解决的。家长讨饭也好、卖血也好,卖肾也好,都未必能解决问题。

  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得靠联邦贷款读完书。日后这些就成了他们的负担。连奥巴马也是2004年、亦即他当选总统的四年之前,才把学生贷款给还清。我们很多同事四五十岁了,还在还学生贷款。

  如果考虑长线投资,日后读医学院法学院,硕士博士,那么决策的时候不妨来点田忌赛马那种智慧,去运用家里或者自己有限的资源。比如读医学院,学校好坏影响不是很大。即便偶有小差别,也不值得耗尽资源一路死拚。否则,走上生活道路的时候,已是强弩之末。

  从一个中流学校得到其80%的养分,或许胜过从一流的学校得到10%的养分。很多聪明的家庭,让孩子本科几年上社区大学,然后转入公立大学,或者是还保留着人文教育传统的一些非藤校类私立大学,以比较低廉的学费读完本科,然后再把积蓄用到读研阶段的私立名校里,这样的资源分配最为合理。

  此书出版之前,质疑藤校价值高估的声音也常有,比如《赫芬顿邮报》上,还曾登出一个高中毕业生列出没被藤校录取是因祸得福,她“很高兴没有被常春藤录取”。她说学费太贵,没人管你本科在哪里念,换了几个工作之后就不会再有人去理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等等。这些说法虽有道理,但藤校外的人说出来,人们总怀疑是“酸葡萄”心理。

  作者读书工作的地方都是名校,作为阅人无数的“圈内人”,他的说法更有可信度。当然此书观点也比较极端,没有多说名校尤其是藤校给人带来的众多好处,他的观点负面了一些。可能是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下,看到的多为不足的地方。

  我们也能通过此书看到,假如一个学生有学习和经济能力上藤校,而又不沾染藤校生的那些习气,那最好不过。藤校生的各种毛病,假如一个人诚心诚意去对待,都是可以战 胜的。如果读者中有人上藤校,不妨先看看这本书,以后的四年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大学不是生活的终止,相反只是非常小的一个阶段,每年申请,有低分高录欢天喜地的学生,也不乏无法去到自己ream school的学生,不要让一纸本科文凭变成你的最高成就,未来会有很多比申请学校更需要努力,更不公平,更无力的事情,成熟意味着接受现实后仍旧努力前行!不曾在深夜独自流泪,何以谈人生?擦完眼泪,日子继续开心着过,拿出你们内心的小勇敢,勇气这东西,用的多了,就强大了。——致学生

开启美国留学之旅 立即咨询

快速评估适合你的专业&院校

获取验证码
意向国家及地区
立即评估

我已阅读并同意

《隐私保护协议》
更多留学话题
美国录取捷报 美国留学申请攻略 美国留学产品 美国留学专业解析 美国留学职场就业发展 美国留学生活 美国留学时讯 美国签证指导 美国大学排名 美国成功案例
庞煜
擅长美国
0531-81851155
立即咨询
美国留学实用指南
研究生申请
本科申请
高中申请
查专业
看排名
能力提升
推荐产品
  • 美国前30/60名校培养计划
    基于美国特有的转学体制,为学生提供包括学术、领导力、职业等在内的长时段服务,让学生既获得名校录取,又有读完名校的实力
    了解详情
  • 美国高端本科:金鹏计划
    为学生量身搭建五维立体模型,逐一击破痛点,致力于提高美国TOP30本科录取成功率
    了解详情
  • 美国高端硕士:金骏计划
    为志向申请名校的学生提供的高端服务产品 致力于提升学生入读美国前30名校的成功率 产品中涵盖背景提升项目基金,学生可根据自身背景任意选择海内/外科研与职场提升等项目
    了解详情
关闭
专业留学顾问限时 1对1咨询

icon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icon icon

我已阅读并同意 《隐私保护协议》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