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简介:张佳慧老师——金吉列首席留学规划师,8年一线留学、签证申请经验,美高、美本、美研、博士全能型老师,拥有哈佛大学高端申请成功案例,擅长疑难案例精准解析,屡次助力低GPA实现完美逆袭,0语言也能搞定名校!
MFE专业,尤其是Quantnet前10的名校,招生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卡修课背景。
MFE这个专业的申请,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墙外开花墙里香”。如果你是学金融甚至学金融工程的,听上去专业对口,在“墙里面”,但是实际上,这个专业比拼的是数理功底,根本就不是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很多名校的招生,喜欢的往往都是学数学、统计等“墙外”专业出身的申请人,如果你学的是金融,他们反而认为你的数学背景不够强。
Quantnet排名前10的项目,大多对申请人背景有很具体的要求,比如CMU MSCF、Cornell FE、etc etc,你自己翻翻录取要求就明白了。前几年,mit的金融硕士申请要求写多篇essay,沿用商学院里常见的leaership、ethical illema之类的题目,现在这些华而不实的essay被砍掉了,转而侧重你的数理背景。
数学背景好的,并非一定是数学专业的,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华大学,入学的时候就有基础科学班,修的数学课程很多,并且有些专业的同学比如控制,要学很多数学课程;国内也有一些好学校允许学生跨系选课,比如中科大,哪位实力强大或者不怕被拍扁的,可以跟数学系的强人们一起上课去。
所以,大家打听学长的申请战果,一定要询问一下人家是什么专业的、修课背景如何,别单纯的比较GPA、GRE、TOEFL分数就下结论。比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能申请MFE的专业很多,但是各个专业的修课背景是有差异的;在美国本科的,很多人会minor in mathematics,但是各个学校对minor的控制尺度不一样,有些学校稍微多上点课就算是,但是录取的时候,录取委员会的老师会仔细看一下你到底上了什么功课,而不是单纯的看到你号称数学minor就认为你合格了。
如果你的背景尤其是修课方面没啥可以改进的,申请的时候也只能凑合着,没什么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得追溯到你刚开始读大学的时候,应该如何选专业、选课。很不幸,几乎所有人都是到了申请之前才突然明白自己的修课有问题,很多甚至是被拒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第二个特点是卡出身。
出身指的是你毕业于哪个学校。这里面最势利眼的就是MIT,过去几年里一直扩招,一度只要是清华、复旦等少数几个学校的,GPA低点比如 85⁄3.5的也要,各种理工科专业出身的都考虑,去年有好几个清华的学生,整体背景不强,申请了一堆MFE前10的学校,最终一看,就是MIT最给面子了,其他学校全是据信。而国内其他重点大学的,GPA哪怕90分也会被MIT直接拒掉。
其他的学校,或多或少,也都有类似的情况,但是不像MIT卡的这么过分。
MFE这个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要做好Plan B的,美国开设金工\金数的学校本就不多,能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本身就是不错的学校,但可惜在中国家长和学生看来,部分学校虽然专排很高,但综排和国内知名度较低,不屑于去。最后能申请到好学校的,只是少数。
比如武汉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在国内也是数得着的,这个专业每年都有学生申请到MFE前10的名校,学校也大力宣传,如果你仔细一分析,就能发现背后的特点:只有实力强、排名很高的少数几人能拿到美国名校录取,其他大部分人,要么去其他国家了,要么只能去明显差很多的美国学校。这就跟大家高中搞奥赛似的,成功者寥寥无几,大部分人是垫底的。
因为这个专业的特点,定位问题可以概括如下:
1) 申请前10,背景得很彪悍才有希望;如果不彪悍的话,至少得是国内清华、北大、复旦等几个牛校的学生,并且背景也得比较好,前几年很多人其实是利用MIT的扩招和卡出身这两点来进入top10的 – 这里也提醒,我们说的是截止目前的情况,以后MIT啥政策、是否会改,是无法预测的。
2) 大部分成绩优秀的申请人,最终的去处是11-15名之间的学校,这个档次的学校,竞争也很激烈,如果申请人背景有明显缺点,比如GPA不高,很可能拿不到这个区间的录取。
3) 背景不算强的申请人,也包括一些背景好但是申请做的不好的,最好的出路也就是16-20之间的学校了,再往后,也没几个学校可以申请了。
以上定位,说话语气比较绝对化,例外情况是有的,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至于你是不是例外情况,需要自己根据背景实力来掂量。
1) 现在学MFE的学生很多,供大于求,金融行业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职位,很多出来学不精的人最后还是沦为鸡肋,可能还是从基本的杂事干起;
2) 学这个的中国人比较多,很多学这个的是中国人之间的竞争,可以说竞争压力比较大,但学得精的还是有最好的就业行情;
3) MFE的硕士,一两年就能读完,数学功底不够深厚,在机构、公司,很难去做核心的moel,都是被分配做moel valiation,也就是博士们设计了moel,MFE们来找错、修正、改善。如果用软件行业的术语,那就是别人开发软件系统,你去做测试、找错误。
乍一听,moel valiation这种职位也是必须的,但是呢,金融这个行业的风气是cut-throat,就是工作强度大,同事们很屌、挑刺、打压新人。资历浅的小硕士生去验证博士生们的活儿,要改进很难,而找出需要修正的地方甚至是错误,则很容易激起对方的反感,万一小硕们考虑的不全面,或者指出的错误实际上不是错误而是自己理解错了,那更会让博士们或者职位高点的老前辈们反击一把,总之,你费劲干不出活要挨批、干出了活也要得罪人。
但其实国内都存在这样一些风气,但没说是所有金融机构、企业,如果你资深有足够的实力,真金不怕火炼,也不怕前辈们的打压,还是能干出水平的,上面我只是转述了一种有代表性的“坏”情况。下面再举一个“好”例子。
有Columbia MFE的一位同学分享了Columbia MFE的就业和她找工作的经验:“距离毕业还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先说下实习的情况,90%以上的人找到了实习,据我所知,想找并且在找的人全部都找到了,实习地方多在美国和香港,然后有五个人回国,然后还有少数去了新加坡、法国、加拿大。
说完实习,说一下到目前为止找全职工作的情况。确定已经找到工作的已经超过全部人数的一半,这应该是悲观估计,因为统计时凡是我不确定的都归为尚未找到。目前找到工作的基本都是不错的公司,不完全统计包括大摩、花旗、美林证券、巴克莱银行、麦肯锡、渣打、贝莱德基金等。也有少数同学从了hegefun,已经开始上班了。”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