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逛校园时最大的感触是这里跟哈佛yar好像,只是不善宣传。如果哈佛不是一个私立学校,并且如此会以更偏市场运营的模式来宣传它的文化,那可能在几百年之后的哈佛也就是现在威廉玛丽的状态。
当然,这并不是说威廉玛丽不好。威廉玛丽是美国的第一所公立学校,而美国公立学校的传统是离华府越近的学校,得到的联邦政府的捐助的fun就越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50年前斯坦福不如加州伯克利,而加州伯克利又不如东部的一些学校,因为它们得到的联邦政府的资助实在是太少了。像威廉玛丽、UVA这些学校到华府的距离都比较近,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所以得到的钱也就比较多。
威廉玛丽应该是公立学校中师生比最低的一个学校, 1:12的师生比 ,要比我们之前讲过的杜兰大学这样的私立学校还要低。
Stuents an Teacher
所以在威廉玛丽虽然上的是公立学校,但是实际却享受着私立学校的待遇,research机会很多,师生关系也非常好,交的学费完全值得。
威廉玛丽的国际招生官告诉我目前为止招收的中国学生中,没有转学的,没有退学的,也没有GPA低的。
弗吉尼亚州的两个特别有名的公立学校,一个是我明天要去的UVA ,另一个就是我今天去的威廉玛丽。这两所学校作为公立学校接受政府捐助,所以有60%以上的学生必须来自本州。本州的学生在两所学校之间要做出选择。这两所学校的主要区别在于UVA更大,师生比更高,跟威廉玛丽相比是有更多选择的综合性大学,所以想要学商或者跟就业更相关专业的学生会更倾向于UVA。但是想要读研的学生则会倾向于威廉玛丽。因为威廉玛丽非常small size,大一的课程基本都没有超过100人的,到了高年级,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就更少。所以这里教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给推荐信就会很方便,八成的中国毕业生都去读研究生了。
威廉玛丽六成以上的名额要给本州学生,所以留给国际学生名额非常少。
虽然US News公布的数据可能显示这个学校的录取率是百分之三十多,但是事实上今天审核中国区材料的招生官告诉我,真正的中国学生录取率是在15%到20%之间。
Chinese Stuents
这一数据源于Jenny Franklin, 是威廉玛丽负责国际招生的招生官,共审核了15年的国际生材料。今天我和她聊得特别开心。因为从西海岸一路访校过来,每天会见到不同的学生,学生们通常都会表达出非常强的Peer Pressure,然后跟教授聊天也比较放不开。但是Jenny和我年龄相仿,我们有很多的共同话题,一般情况和招生官一对一约聊我都是一小时左右,但今天我们一直聊到她下一个会议开始,最后变成了闺蜜聊天状态。
她跟我讲 “你们中国的这个高考实在是太难了,学生要从早要学到晚,什么时间睡觉啊?”,我说“是很难的,你知道吗?有些重点中学的学生在10年级的时候学的难度,只需要认识英文的单词,就可以SAT2数学、物理这种拿满分。” 她说:“我知道啊,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高考成绩也不过硬。”我说“但是高考部的家长会怕孩子申请的时候没有活动,被招生官认为是ner。”她立马回应“我喜欢ner啊,我老公就是ner,ner在我这是好词。不用填完所有common的活动清单了,成绩好聪明更重要。”
她在描述中国学生的时候一直在说extremely high SAT score、extremely high TOFEL score、very smart。所以, 我们的一个共识就是国内高考本部学生的acaemic performance要比公立学校国际部和国际学校的学生要好。
从她收到的application materials来看,特别多申请他们学校的学生都来自于南外、北京西城实验中学、复旦附中、深圳中学等等,也收过成都外国语、杭州外国语、武汉外国语等等外国语学校。然后我就问她,因为国际学校的这个学生课程难度系数没有中国高考那么难,那你会觉得他们不够smart吗?
她就回答说:没有关系啊!GPA是A就可以了,反正人生学习的时间那么长,进了大学可以再学啊!我说“好吧。你的标准就是要A。”她说“对啊,我更希望学生们有更多时间睡觉。”
后来,我们又聊到公立学校的学生可能在适应方面转换得更痛苦,因为他们可能不擅长写essay,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等等,她也承认国际学生在这方面的痛苦就要少很多,但是经过一个学期之后基本上大家都会转变得比较好。我最后又问她审核时有没有地域的偏好。比如说如果两个学生有同等的SAT分数、托福分数、GPA成绩、personality,那么你会不会更愿意要类似于武汉、成都的学生,而不要上海和北京的学生呢?她说不会,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学生都会录取。另外她说,美高学生在她这没有任何的“优待”,都是中国学生同等处理。威廉玛丽的SAT在ED阶段录取成绩平均分在1470左右的,RD的平均分是1500左右,但是托福成绩都要超过110分,而且口语单项成绩不能低于25分,如果低于25分,那就建议学生尝试InitialView或者Skype申请interview,从而让我们了解学生的这个口语是不是足以支持参与课堂讨论。
College Interview
在性格方面,Jenny说她最在乎的是一个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
好的成绩其实也侧面体现了学生愿意去探索更深的东西,选课的难度越高,也越能证明这一点。所以她今天跟我讨论了一个case,是北京的一个学生,让她觉得很奇怪的一点,就是这个学生的SAT成绩非常高,但是他在12年级的选课非常简单,而且分数还很一般,她问我为什么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为她觉得如果你是一个对知识非常有好奇心的人,那你应该会不断挑战自己,而且其他的学术能力也不应该会低。当时我就问她,那你怎么去辨别一个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她说其实面试一看就知道了,提前包装也不会有太大效果。她跟我分享了一个例子,有一次面试的时候她问了一个学生很多问题,学生的答案也大多是perfect answers,可是就是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她心里还想:这孩子得多厉害才能完美避开所有问题的要点。
今天的聊天也是一个不断交换信息的过程,我给了她很多中国学校的高中部的信息,包括国际部每个学校的学生到底水准怎样、中国学习的难度系数怎样。而她会告诉我在威廉玛丽他们要求的学生状态是怎样的。我们也会交换教育理念—我们都不希望学生没有睡觉的时间,都希望他们能平缓度过留学适应期等等,她也提到了在适应学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学校怎么去support这类学生等等。
Teacher's Support
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顾问和招生官,相互交换信息、相互讨论的这样的一个场景。 在此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告诉各位家长,中介和顾问的区别是什么? 一般校方会很反感中介,认为中介的“包装”破坏了孩子的真实性,是在干扰他们正常的招生,但是校方会非常欢迎顾问,因为大家在一起可以交换更多信息,这些信息也能帮助他们去判断一个学生的学术背景,以及是不是合适自己的学校。我们公司每一年都一定要去探访各个学校的招生办,就是为了更好地去交换信息。这些信息对学校招生官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一年去给学校提供中国不同高中的信息,尤其是当他们要招收一个他们不知道的学校的学生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很多的疑惑的,他们并不想去冒风险招一个没有学校历史记录的学生。
而对于我们来讲,则是特别希望从招生官方面了解他们希望招收的是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我们再去相应地培养学生,慢慢把这个学生展开到对方觉得这就是我要的人,但这个培养过程是会非常漫长,少则两三年,多的时候需要五六年。所以说,中介可能是在包装学生,从商业角度来处理教育问题,而顾问却是带着培养学生的心态来对待一个学生的成长。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澳大利亚留学 | 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留学 | 日本留学 | 欧洲留学 | USA:A Study Destination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